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教学>>教学研究

课程设置

教学研究

教学活动

德育研究

德育活动

国际圆方

国际交流

语文组报告

信息来源:深圳(南山)中加学校 信息提供日期:2021-03-2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构建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双线融合的智能教学新生态

语文组  薛守彬

 

 

一、 关于双线融合的新背景

2020年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按下了历史发展的暂停键,但是“停工不停学”,网课让师生在手忙脚乱中迅速转变角色,学习和接受这一新的教学形式。疫情之下中国基础教育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超大规模的在线教学的社会实践,为了把经验迅速转化为成果,6月5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联合中国教研网、中国教师研修网召开了“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与教研创新”云论坛,6月15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门做了一期有关网课的节目----“云课堂的启示”。由此可见,双线教学已成为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把这次研讨会的主题定为“构建双线融合的智能教学新生态”,我由衷的敬佩我们学校的领导,年龄或许比我们大一些,但是思想却永远年轻,勇立潮头,高瞻远瞩!精准施策,中加怎不卓越?

二、 关于“构建双线融合的智能教学新生态”这一主题的理解

对于这一主题的理解,我专门构建了一个思维导图。教学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指的是教师,在新背景下教师变为双线教师,学指的是学生,学生也变成了双线学生。双线就是指线上和线下,线上主要是在家或不在校的学习,线下主要是在校的学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在两者之间学会有机转换,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而教学相长,教和学,师和生之间也是互相促进,共同成长。教促进了学,学反过来提高了教师的教,形成一种更好地良性循环,这就是一种新生态,美好、和谐、共赢、发展是它的应有之意。这种新生态要借助于基于互联网下得智能设备和智能软件,也就是互联网+教学。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需要做好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有机融合,需要做好线上和线下的教研,教学和教研两手抓,教师还需要自我修炼,自我提高,三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了教师的教的新生态。一切的学习其实质都是自学,学生为了更好地学,需要培养和锻炼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合理科学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积极配合,自我管理和家庭学校教育作用于学生,也形成一个内部的良性新生态。两个内部的新生态保证和推动了双线融合的智能教学新生态。这就是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思维导图完成后,我小小的骄傲了一下,不得不由衷的敬佩自己------beautiful,perfect!


三、关于双线融合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1.教和学

线上线下通过比较,更能够看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取其所长,相互融合,定能够使教学相长,顺应时代的潮流。00后学生在互联网的环境里面长大,被称为新生代和网生代。他们获取知识渠道的多样化使他们不满足于线下被动接受老师传授,更爱线上主动搜寻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线上教学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天地,更能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我们的线下课程为了提高效率,也要合理利用线上的一些教学手段。

在线上学习期间,为了避免网课学习的孤独和寂寞感,我把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迁移到网上。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合理搭配,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认真负责的同学担任组长,以学习任务为导向,先自我思考,也可上网搜索资料,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点,再通过微信或QQ群小组讨论,最后各组展示。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互动性,也起到了互相监督和督促的作用,让我们的活力课堂延伸到线上,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开学之后,我们宜将学生在网课期间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和学习能力迁移到校内课堂。为此,刘玉慧老师设计安排了“每日新闻播报”的课前演讲,以锻炼孩子获取与处理信息、口才与胆量的能力。如学生们讲起了“5G时代”、“世界疫情”、“中国芯”、“爽式外交”、“中美关系”、“中印冲突”等话题。看到这些题目,就能体会到我们语文在学生精神世界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上的积极引领和培养的作用。线上锻炼甄选能力,线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双线融合,学生能力大增,效率提升。

 

邓颖锋老师的这堂公开课思路清晰,任务明确,重点突出,以筛选信息、提取信息为切入点,一以贯之,不蔓不枝,高效突破课文,精准链接学考,迅速提升学生能力,熟练运用和灵活切换教学软件。既体现了线下扎实的教研,又表现了对线上软件的钻研。用郑校的评价就是兼具语文味、科学性和科技性。在这里我又不得不佩服我们中加的教师,个个都是奥特曼,困难的怪兽都打颤。

“双线教学”,更多的是 “混融教学”,指的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走向“融通思维”,从而让双线之间的传统屏障松懈瓦解。

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创新,教育在发展,学生体验到“处处可学、时时能学”,必然不满足于统一难度、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的大规模集体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一定会成为教育新常态。当然,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的结合任重而道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现。

2.教研  

教研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改革的推进剂,做好教研是教学的关键。在双线融合的教学背景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成为一种新常态。比如我在讲到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时候,提到端午节的习俗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之外,还有挂艾草、戴香囊、饮雄黄酒的习俗,在当前疫情之下,我突然意识到挂艾草、戴香囊,饮雄黄酒这些消灾祈福的习俗不就是古人的防疫措施吗?如果我把这一新的想法及时发到我们组教研群,可能会引起大家的思考,对端午节、甚至对其他的一些节日习俗会有更深的研究,会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就打破了线下教研固定的时空限制,线上可以随时随地的教研,及时捕捉教学心得和感悟,进一步促进了线下的教研

基于双线融合的教学方案,有三种类型以适应不同的教学情境。第一类是主题讲授式,主要提供引导语和微课资源,用精讲的方式解决关键问题,第二类是问题推进式,资源是问题链加课件,问题链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构成的推进课堂教学的过程,每一个问题都配备了相应的课件资源,直接播放课件并按问题链的内在关系进行教学,第三类是任务引领式,提供学习项目和与之匹配的学习工具,学生在学习项目引领下完成学习,通过学习工具完成评价,三种教学方案组成部分是可以组合使用的,比如问题推进式可以加入任务引领,任务引领完成后针对问题可以主题讲授。

 

教学研究的主环节,包括专题讲座、课例研修、学业诊断、成果提炼,每个环节都有各自要承担的任务。专题讲座主要是应用方法、案例分析,在使用时对教学难点的破解;课例研修提供经典案例要讨论是什么,为什么,为我们提供哪些参考和借鉴,还要提供改进案例的过程;学业诊断通过评价测试来改进教学方案和学习方案;成果提炼主要通过学生成长档案袋和教师成果收集档案袋来呈现,另外我们还可进行学术论坛和成果出版,让教学成果有更好地影响力。

 

双线融合时代的教研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链接高于拥有:教研要用目标来引领,链接现在与未来、链接单一学科与多学科、链接个人与团队、链接中国与世界。第二、转化强于接受:教师要促进学生能理解、能学习、能操作。学以致用。第三、激发大于给予:教师要让学生有成绩、有成长、很愉悦。用成功的愉悦去激发学习的动力。第四、融合优于孤立:融合促进创新,包括育人理念引领、育人目标引领、育人方式引领、育人环境引领、育人态度引领。第五、基于双师教学的教研活动,教师不等于主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和理解知识,要思考哪些知识适合讲授,哪些知识适合设计成活动或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专业成长

要做好双线融合,就要做好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的教学。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线上教学充满不适应感和无力感的时候,我们在抱怨线上学习学生专注度不够、纪律管理难度大、互动不充分、形式匮乏、效果不佳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我们对信息技术和相应工具不了解、不熟悉、不掌握有一定的关系呢,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还停留在线下呢?线上教学倒逼我们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改变教学理念。比如前段时间教学处组织老师学习我们集团的教学软件,就是为了促进线上教学,促进双线融合。我们老师要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必须认真学习,自觉的自我学习,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一定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信息技术只有基于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把自身优势有机融入教学设计之中,才能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才能产生1+1>2的效果。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认为,现在的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普遍能够接受线上教育。教师要反思如何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减到最少,把“学”放到最大,强调弹性教学和自主学习。重视教育基本规律,才能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所以我们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规律的学习和运用。

四、关于双线融合对工作效率的一点启示

基于智能化的双线融合不仅能够提高教和学的效果和效率,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成本的降低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从而又能够促进教学。记得最早的课时计算是沙老师每个科组发两张课时统计表,然后科组成员轮流计算填写课时,一个填好后再交给另一个填写,记得我们组一般要一周多的时间才能完成,费工费时。我做组长后,我就用手机上的扫描软件扫描复印课时统计表,每人一张,从理论上讲,效率就按人数的倍数增长,我们组13人,效率就提高了13倍,课时统计基本两天就能完成。每次去教学处交表,沙老师都夸我交的最快。美女的表扬让我信心倍增,后来我从沙老师那里要来课时统计电子版,直接发到我们QQ群里,让每人填好后单独发给我,效率进一步提高,还节省了纸张。网课期间学会了Word在线编辑功能,开学后我把课时统计表设计成在线编辑,老师可以直接在线填写课时,我就不用再一个个下载抄写,效率是飞一般的感觉。我想我们学校的一些统计工作也可以借用线上的强大功能,能共享的可以在线共享填写,需要私密的可以利用问卷星之类的小程序来完成,而且后台的数据统计可以迅速完成,不用人工再去一个个的发表、收表、数字抄写和统计。比如我们期末的一些考评工作,省时省工又环保,不用人工到处跑,效率提高不得了,集中教学真是好。当然,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像秋天的菊花----想开了,相信在教育教学方面会有更好地做法。

各位领导和老师,未来已来,趋势难逆,教育从同质化走向个性化不可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去培养学生数字化终身学习的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趋势更不可逆,更好地拥抱趋势,是所有教育者的共同使命。在众多国际学校林立的深圳,我们学校紧抓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必将越来越强大,也像秋天的菊花---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是我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