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教学>>教学研究

课程设置

教学研究

教学活动

德育研究

德育活动

国际圆方

国际交流

对教育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基本看法

信息来源:深圳(南山)中加学校 信息提供日期:2021-03-2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张金仲

一、教研有道 育人高效

(一)牢牢扎稳三级教研

1.三级教研单位

第一级,学校层面教研:每年的教育教学研讨会,每周的教学处和学生处的例会,就形成了学校层面的教研,它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一种引领和方向作用,学校领导及教学处学生处的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能不能引领中加学校教育教学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能不能根据学校发展的阶段目标提出要求?这是相关责任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级,以教研组和年级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就是每周的年级组和教研组的专门研讨会,这是整个教研体系的中枢。学校层面的思想及引领需要年级层面具体化。在这个方面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要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

第三级,个人研修。个人研修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落点,每一个老师能不能根据自己所要从事的学科做好自我研修?这关涉着学校教育教学思想能否落地的问题。

这三个层面互为条件,互为推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传统不能丢,并且要做扎实。

2.教研的要求

在教研方面,我想提两点建议:

1)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底层创新。所有有效的教研,都应该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没有自上而下,就没有方向,缺乏系统性,没有自下而上就没有落点。中加学校三级教研也必须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贯通的一个体系。

2)在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个性。教研要有一个共同的方向,不能各干各的,各弹各唱。每一个老师都要遵从学校的方向和年级的方向出发,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班级学生的状况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教研研什么,怎么研?   

1.先研内容再研方式。

教研要先研内容再研形式,顺序不能颠倒。我们组织教研活动的时,不是先讨论这个课应该怎么上?而是先讨论这个课上什么,这个顺序很重要。要有三年一贯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明白每节课的知识点的学生接受状态和知识点的边际状态,教要教到什么程度,都要熟烂于心。没有内容的确定就没有方法的确定。

2.教研要结合学校在一个阶段的基本主张

目前学校的教育主张教学主张分别是:

1)教育主张

在教育方面,近期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呢?从一开始的从严管理,养成一个好习惯,到后来的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领导力。也就是实施从严管理下的学生自主管理,这体现了中加学校国际化的形象。

今天我们又提出“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新时期学生心理问题异常复杂情况下必须思考的问题。这不仅涉及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也关系到每一个科任教师的课堂管理。如果老师们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那一定要设法走进学生的内心。孩子的认识特点与老师、家长是不同的,成人是一种结果认识,而孩子是一种过程认识。没有好的过程体验,就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那怎么走进学生心里呢?要有同理心,要设法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并不是理解和容忍学生的一切行为,而是换一个角度找到更合适的解决办法。学生在听你说话时,知道你是站在他的对立面还是和他站在一起去看待和解决问题的,如果他发现你是站在他的对立面,那他从内心会抗拒你所有的道理。但如果他觉得你是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他的心就能打开,教育就有了窗口。站到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寻找方法,将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一个方法论。

2)教学主张

“扎实国本课程,发展国际课程”将是很长时间我们要思考并扎实落实的基本主张。

在后疫情时代,在全员会考的背景下,我们的课程主张必须是扎实国本课程发展国际课程。因为后疫情时代我们必须重新定义和正确理解国际化,我们必须面对国人家长内心的变化。

后疫情时代,国人对待西方社会的观点和态度可能会发生改变。如果说疫情之前,国际化是从世界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国人对西方社会是一种盲目崇拜的话,那么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可能慢慢尝试从中国自己的角度去看世界,慢慢发现原来西方世界也不是一切都好。 由此会引起对待孩子教育态度的变化,今后家长送孩子出国读书的目的可能不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洋打工者,而是学成归来建设祖国。那么我们学校也要树立这种思想,让孩子出得去回得来,既凸显出在国外读书的优势,又要能很好地融入到中国社会。如果是我们丢掉了本国的这一套文化和课程,学生将来就很难融入到中国社会,这种西化教育不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们作为一个中国的国际化学校,必须立足中国办教育,培养中国的人才。

我们既然强调了本土化,那怎么践行国际化?

一方面我们要开好国际课程,这是我们国际化的窗口和资源。我们接受外教按照他们的方式来进行价值观以外的教育教学。非让外教的教学和我们完全一样,我认为毫无必要。我认为不同才有价值,我们要接受这种多元。

中国教师的国际化和国本课程的国际化也是我们落实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中的许多教师也在教国外课程,比如AP课程,比如双语课程,我想这也是国际化。并不是只有外教才是国际化,我们的教师同样可以。其实国际化除了教学内容之外,更多体现在组织课堂的形式、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的侧重点的差异上。增加课堂的开放性,探究性,差异化,生活化,实践化,这也是国际化。这些要求,国本课程完全可以做到。所以我在这里强调:我们坚持把中国的普通高中的课程教扎实并没有违背我们国际化办学的初衷。

中西教育其实是同根同源的,夸美纽斯,他是中西方教育的鼻子,然后是赫尔巴特,他是现代教育学之父,自他之后,教育开始了两个分支,一个就是前苏联的凯洛夫,凯洛夫所执行的就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中国的教育是全面学习苏联的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另一个就是杜威:即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整个西方的教育形态都受到了杜威的影响。我们在梳理这个线索的时候也就能发现,中国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像孪生姐妹,不存在哪个好?哪个更好的问题,只是我们需要坚持我们一些好的做法,同时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一样能培养出国际化人才来。

(三)怎么研

我们要采用恰当的形式,搭建稳定的教研支架。教研不能是临时起意,今天说说这个,明天讲讲那个。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要有稳定的教研思路和教研支架。

我觉得这几种形式是可以稳定下来的:第一种:教学理论的学习和交流。教育教学理论是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升华,当我们不确定一件事情正确性的时候,就必须用教育理论来考量,符合了我们就敢坚持下去,这就是教育理论的意义。第二种:听评课、说讲课。这是进行原型研究,更有针对性,更有的放矢。第三种:研讨导学案和课件。这是教育教学的执行问题,是教学与学生见面的问题,这应该作为整个教研活动的核心。在学校与学生接触的地方应该是最重要的地方。我们所有的理论和努力只有较好地表达在学生的身上才有意义。所以我们要把对导学案的研讨和课程的教研放在一个核心的位置,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材料?这样教学就会逐步向精准靠拢。

一、 双线融合 多元发展

(一)如何理解双线融合

其它行业,互联网早已根植于骨髓了,如银行,如果断网就不能营业;如电力,如果断网可能会停电;如航海,如果断网那船只就会失去方向等等。目前互联网在教育方面还似乎只是一个添头,还没有实现有效地融合。可以说互联网+教育还有很大的推进空间,那该怎么理解这次的双线融合呢?

从浅层来看就是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交互进行,比如将来有条件的情况下,每一个班级配一个iPad,正常教学实现双线。比如下学期我们可能尝试AP班周一到周五线下上课,到周六线上上课, 这有可能会形成双线融合,当然也有可能只是双线结合。

我认为真正的双线融合应该是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目的,不是为双线而双线,如果我们的双线不能够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那可能就不是真正的双线融合。我们必须清醒,任何一个教学的手段,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只要发挥双线的优势,形成互补,形成合力,才能够在许多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传统的线下教学,学生的一些能力是没办法获得培养和锻炼的,比如课题研究得能力、搜寻资料的能、项目学习的能力等。

要想实现真正的双线融合,首先要瞄准线上教学的优势。结合七位组长的发言我觉得有这几点优势。第一:能够利用网络查询资料,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线下教学没办法做到这一点。那么教学就不拘泥于书本,而拘泥于问题,从而实现课堂的多元开放。第二:能够形成多元互动。线下的互动是一元的,而线上教学,全班30个人可以一起互动,这是多元的。第三:反馈及时,统计分析便利,评价方便。我们设计线上教学就要瞄准这三个优势。

(二)探索稳定的网络课堂结构。

基于这样的一个认知,我们有没有可能达成这样一些共识?

第一,直接把线下教学的内容及组织方式搬到线上,效果一定不佳,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一样有其局限性。

第二,线上教学的优势,在于优质资源的共享,那么教学内容就要好好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搜集资源,让学生提炼观点,共享成果。这样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的能力就能够得到锻炼和培养,这是线下教学无法实现的。

第三,在线教学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讲而是导,通过组织活动,建立一种开放性的合作关系。

第四,传统的教学是以事实作为起点,以讲授为核心。线上教学应以学生探索作为核心,也就是说线上的教学应该是问题驱动形式的学生自主学习,这是设计教学的一个基本点。

第五,小组合作学习应该作为网上教学的基本模式。小组合作可以把他们捆绑在一起,互教互学,互相监督。

第六,线上课堂成功与否在于互动,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聊天室,利用弹幕和图片,语音各用形式。我们抛出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弹幕聊天区,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中加精神 学校瑰宝

所有的思想和所有的要求最后都要落到人的身上,人必须有一种精神,那中加精神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团结拼搏  追求一流”。虽然我们学校暂时不是一流的,我们的学生也不是一流的,但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在追求着一流,都有这种精神。

那么中加的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觉得最近的一些事情让我清晰的看到了中加的精神。

第一个体现,今年高三年级的良好的升学和学生毕业前夕严格自律的状态,能看出中加的这种精神。我在这必须说出这些班主任的名字,他们是吴灰老师、冯莹颖老师、林晓咪老师、蒋敏老师、范伟强老师、毕权松老师、钱悦老师、阳莉老师、韩冰老师、杨先哲老师、胡葆莹老师、薛守彬老师。我们知道这一届的学生的起点并不好,但是它的出口这么好,离不开你们。

第二个体现,高二的会考体现了中加的一种精神。昨天组长说有的老师累的已经起不来了,其实学校的领导想让老师轻松一点,也没有逼迫老师。但是中加所有的老师有着追求一流的精神,所以才有主动加班加点辅导。在这里我也要读出这些老师的名字,他们是:郭赫老师、冯莹颖老师、于伟老师、张志平老师、李惠芹老师、宋静老师、鲁俊峰老师、邓绍君老师、沙妮娜老师、辛辉老师、刘允琴老师、李邈老师、杨光老师、刘超老师、宋贺老师。

第三个体现,中加精神体现在中加人的执行力、自我发展力和创新力上。各条线的执行的渠道是顺畅的,保证了学校这艘大船破浪远航。我们老师的自我发展能力很强,即使在国际化课程教学方面,中方教师的教学的效果也很好,这就是自我发展的成果表达。学校每一名老师始终在学校总体要求下,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实现创新,老师的创新也推动着学校工作的创新。

这就是中加精神,是中加学校发展的原动力。